![]() |
這本書買了好一陣子了吧 躺在書架上完全忘了 那天搜尋著有沒有什麼沒看過的書時發現了他 馬上就來讀吧~ 像這樣的故事性小說 讀起來很快 因為很快就能進入內容中 即使在目前帶小孩時間如此切割的情況下 還是可以快速讀完整本書 有時後覺得 有小孩時就是要看故事性的書籍 有些散文或較思考性深澳的書 根本沒時間消化 |
- Dec 20 Mon 2010 13:35
孤島戀人
- Dec 19 Sun 2010 13:19
肺炎 - 肺炎鏈球菌
兩個孩子都因為肺炎住院 姐姐甚至住了整整七天
在姐姐入院隔天 弟弟也因高燒立刻到醫院檢查
然後便與姐姐一同轉進雙人病房
姐弟倆每天都得施打抗生素 蒸氣吸入噴霧及拍痰
不管是因生病造成的身體不適以及食慾不振 或者是打針的疼痛拍痰的煩複
都讓兩個孩子吃足了苦頭 折騰了幾天下來
光哭都哭累了 兩個人 瘦了一大圈。。。
對媽媽而言 日子更是難捱 病在兒身痛在娘心
只恨能代孩子受這罪哪~
- Dec 16 Thu 2010 13:30
Brikka 摩卡壺
之前多用塞風來煮咖啡的,因為自己愛喝黑咖啡, |
- Dec 15 Wed 2010 14:07
虹吸式咖啡
- Dec 14 Tue 2010 22:30
路路通
現在看醫生 除非較緊急 否則都傾向於看中醫
一開始是因為餵母奶 不想吃任何藥
但有次實在感冒的太嚴重了 也怕傳染給小孩
於是選擇溫和的中醫
沒想到 效果一樣很好
而且中醫會針對每個人的體質調整藥材
當年 也曾因為吃了一段時間的中藥而身體變好
所以 目前的疑難雜症都找中醫解決
每次 我都會看看中醫開的藥包含哪些
- Dec 13 Mon 2010 13:27
Cappuccino & Latte
來說說我不太喝的咖啡 有奶的東西啊~
不過呢 煮給別人喝我倒很樂意喔
這樣 就可以練習打奶泡啦
先說熱的吧:
1. 先用半自動咖啡機或摩卡壺煮好基底
2. 咖啡倒到咖啡杯後,稍微搖晃均勻
3. 打好奶泡後,以湯匙稍微擋住上方軟性奶泡,將奶沿著杯緣倒到八分滿,倒時要讓注入的牛奶產生漩渦狀
(Latte 就是奶多一點啦 倒到九分滿為止)
4. 兩手抓住咖啡杯底,輕晃咖啡與奶泡, 讓奶泡與 Crema 顏色均勻
- Dec 12 Sun 2010 13:26
打奶泡
終於要寫如何打奶泡了 還被責備拖了這麼久
不過 有人等待我寫的東西 感覺真不錯 呵呵
1. 將牛奶倒入奶泡杯中,牛奶嘛!要全脂的喔,另外溫度越低越好
2. 打開蒸氣閥,先放出一些蒸氣。目的在使管裡的水排出,因為一開始管子溫度可能不夠,放出來的會是水而非蒸氣
3. 將蒸氣閥斜插入牛奶裡,只要噴管的頭浸入牛奶裡即可
4. 打開蒸氣閥,讓牛奶表面的空氣能與牛奶充分混合。
5. 噴頭位置正確的話,會聽到 "嘶嘶" 的聲音。待沒有 "嘶嘶" 聲時,便將奶泡杯稍微往下移動到有聽到聲音
6. 當奶泡上升到奶泡杯八分滿時,將噴頭往下深埋一些,使牛奶加溫。注意噴嘴應該靠近奶泡杯壁,使牛奶產生漩渦,這樣牛奶和奶泡便能混合
7. 加溫直到 60 ~ 65 度後 (冬天溫度可稍微高一些),關掉蒸氣閥
- Dec 11 Sat 2010 13:17
Espresso
終於要談到 Espresso 了
不過 這裡主要說的是以商用較大型的義式咖啡機
家用的器具精細度與設定等等,都不是我們能夠更動的,
所以就只能抓住主要的精神囉!
原理:透過大氣壓力加壓,將熱水推近密實咖啡粉中,由此萃取出濃醇的 Espresso!
器材:義式磨豆機,義式咖啡機,濾器把手 (分單孔與雙孔,也就是一次萃取出一杯或兩杯),填壓器
步驟:1. 以義式磨豆機研磨咖啡,台灣氣候潮濕,所以一次不要磨太多,磨豆機內也不要放太多咖啡豆。
- Dec 10 Fri 2010 13:58
濾杯咖啡
幾年前曾在台北開元咖啡推廣中心學煮咖啡
純粹是為了自己和家人愛喝
當初自己很勤勞的記錄下來學習經過
現在 拿來複習一下 也分享一下~
原以為 濾杯咖啡 不過就是使用濾紙 注入熱水萃取
應不至於有太多的學問
但嘗試之後 才知同樣的咖啡 同樣的濾紙沖泡
竟可因沖泡技巧好壞 味道相差如此之多呢
老師和學員們煮出來的 就是不一樣 呵呵